Lost your password?
Not a member? Register here

在亚洲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前行

四月 05, 2018 | Barry Matties, I-Connect007
在亚洲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中前行

自从Phil Carmichael接管IPC亚洲以来,公司业务增长迅速、会员数量也大幅增加。在HKPCA展会上Phil和Barry Matties讨论了IPC如何提供类似QML这样的项目,如何帮助供应商成为符合CSR标准的企业,使IPC成为了亚洲供应商的重要资源。通过本文,你可以详细了解IPC亚洲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Barry Matties: 很高兴见到你,Phil。

Carmichael: 欢迎来到深圳,欢迎你来到蓬勃发展的中国。

Matties: 我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昨天,John Mitchell跟我讲了你在中国取得的成功。据我所知,你在IPC已经任职五年半了,刚入职时你们公司只有300家会员。现在会员数量已经达到1000家了吧?

Carmichael: 是的。

Matties: 恭喜!

Carmichael: 我是在2012年第4季度加入的,我们每年的会员数量都在稳步增加;现在已经超过1000家了,还会继续增加的。

Matties: 你认为是什么理由让更多公司加入IPC的呢?是因为你们能提供很好的教育培训机会吗?

Carmichael: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价值关注点。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我们几年前开发的,叫做QML和QPL。QML的全称是合格制造清单,这个清单的目标是对公司的制程和计划进行资格及技术审核,从而真正减少OEM需要进行的审核次数。有一些和我们合作的大型OEM对我们说“我们喜欢这个项目”,他们正在把这个项目引入到他们的供应链中,他们告诉供应商:“好的,如果想做我们的业务,你们就要通过QML合格认证,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对你们的审核次数。”这个项目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内部审核对于供应商和OEM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如果你可以在减少审核次数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那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

所以这是驱使他们加入IPC的原因之一;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QML在中国取得的成功要超过在其他任何地方取得的成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制造公司更多。我之前还提到过另一个因素——与客户直接接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亚洲,我们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次数要多于发邮件的次数,我们在中国这边为每家IPC会员公司配备了专员来负责他们和IPC的日常联系。他们会直接给会员打电话询问,“新的610 G版本马上就要发布了,你们需要安排相关培训或者购买纸质吗?”我们与会员直接主动沟通。

每一名负责维护会员关系的员工分管50—60家公司,会与他们直接联系。你可以这样想,这意味着他们一年可以花一周的时间专门为一位会员服务。这种方式应该是很有效的。此外,我们在中国设有客户服务免费热线电话,但我们和美泰克公司很相像——因为我们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很少接到客户服务电话。所以这个功能也转变成了我们的员工直接给会员公司致电询问他们是否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以及他们是否遇到了一些问题等等。所有这一切再加上我们这个优秀的团队,意味着我们在这里的业务会继续发展。

Matties: John认为你们的会员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会继续增加,这次展会也十分成功。

Carmichael:总体来说还不错。

Matties: 这场展会看起来很不错,我看到很多美国人都是第一次来这个展会看设备,还有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已经是这个展会的老朋友了。令我震惊的一件事是,他们说在他们所在地区没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设备。不像这里,有如此多的选择。例如钻孔机,这个展会上展出的钻孔机可能有12—15种,甚至还要更多。

Carmichael: 而焊接设备有10种,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要的设备。

Matties:另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他们认为这里展出的设备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们的进步也是飞速的。

Carmichael: 确实如此。中国正在提升知识价值链的位置,他们正在生产更复杂的设备,就像其他地区一样,如果他们想和所在区域内的韩国、日本竞争,他们就必须升级自己的装备。所以说他们现在生产的设备质量是非常高的。

Matties:现在你不仅负责中国地区的业务,你还负责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

Carmichael:是的。除了印度以外的整个亚洲地区。

Matties:所以说中国目前的趋势是怎样的?人们应该了解哪些信息?

Carmichael:我没办法说的太具体,但趋势之一就是我们会把资源向西部投放。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将大量资源投放到西部地区。他们过去会定期讨论这个问题,而且现在他们的态度格外认真,这种举措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现在政府将更多资源投放到四川等西部地区,所以我们也会按照这个路线发展我们的业务。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政府对此的态度有多认真。去年我有一次到重庆参加活动,我决定乘火车回青岛,行程需要一整天,但只需要一天。我早上6:50离开,晚上9:00到达。我基本上是穿越了整个中国,在前两个小时的旅途中,我们就是坐着火车在四川的群山中穿梭,剩下的旅途中就是见识到了各色各样的工厂。太神奇了。

现在正是向内陆发展的好时机,因为那里的制造业成本更有竞争力。所以我看到各个企业正在着手做这件事情。我看到这里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具有专业性,所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技术研讨会。在过去,他们关注的是高可靠性或锡须及焊接等问题。但接下来,我们将举办只针对汽车行业的高可靠性的会议、或是仅仅针对航空航天技术的高可靠性的会议。

Matties:这是受市场驱动的。

Carmichael: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行业内也有特定的元素是针对特定行业的。所以你们会看到全国范围内有更多针对性很强的与技术有关的活动。我们刚刚敲定了年度计划表,明年我们预计会有24场这样的活动,这一数字也有所上涨,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一年最多只能举办3场这样的活动,而如今我们可以举办24场。所以说,我们的发展规模是很可观的。这样的会议通常有150—200名听众,属于大型会议。

Matties: 这里的人们对技术知识非常渴望。你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需要把一整周都规划好,对吗?

Carmichael: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76年,这里甚至都不售往返机票。我必须有一张邀请函写着我要拜访谁,当我到这里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清楚“我们要在这里呆多久?”因为我没有回国的机票。当时的情况就是这么艰难。

Matties:好像当时每周只有一班飞机飞美国。

Carmichael:周一和周五有航班,入境和出境的都是同一批人。在过去出入中国真的是非常困难。但今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政府意识到了他们不能再发展固定电话了,就算世界各国向他们供应铜原料,仍会资源不足,所以他们直接进入了移动手机时代。他们说,“我们需要购入世界上50%的飞机才能满足我们的运输需求,我们负担不起。所以我们要做两件事:一是建造我们自己的飞机,二是在全国范围内铺设高速铁路。”他们大概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高铁的建设,现在高速铁路在中国无处不在。从重庆到青岛坐火车只需要14小时,太神奇了!如果你退后一步从整个地区范围内对其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中国十分擅长建造基础设施。从商业角度来看,驱使业务不断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你的业务需求,而中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Matties: 这个行业同样也出现了文化转移和时代。我们看到美国制造业的从业者中已经出现了千禧一代的身影,中国这里也是如此。这对制造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跳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Carmichael:我听到人们说,中国人的基因里有创业的情结。每个中国人都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拥有自己的公司。中国40岁以下的人群中想要自己创业的人数要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这一人数肯定比欧洲多,可能也不会逊色于美国。我们现在经历一种现象,企业家创业并把公司经营到一定规模以后,他们的孩子已经准备好接管家族企业(至少在这个行业是这样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过渡过程十分顺利。企业家的孩子去英国或美国留学,然后获得启发得出“我再也不要做这类工作”的结论。我昨天和三个这样的年轻人聊了聊天,这些“富二代”已经继承了父业并且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感兴趣。也许是因为这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

人们需要记住的一点是——虽然我的团队把IPC在中国的业务做得红红火火,但整个中国市场也是在不断扩大的。现在电子元件对于每个产品而言都是必须品,而且我们对电子品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不论是电冰箱还是智能手机,或者是控制20辆火车在同一条高速铁轨上不会发生碰撞的控制系统。这些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他们会通过无线移动系统密切沟通。

Matties:你觉得在这个行业中,哪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Carmichael: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可以不断吸引人才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成长;行业应该在研发领域多投入一些资金,这是一项重要指标。另一项重要的指标是你会渐渐发现这个行业比整体经济增长快几个百分点。在一些国家,如果人们不断往研发部门投入资金,那么一定会吸引到更多的人来从事这类工作。这两点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Matties: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当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大概是15年前吧,这还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行业,当时有很多美国企业与这里的公司有合作关系;而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合作关系了。我看到更多中国品牌成长了起来,他们甚至可以不需要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Carmichael:IPC的董事会议中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情况是,超过75%的新成员中是中国的本土公司。他们不是美国分公司或欧洲分公司,他们就是实实在在中国本土的公司。我看到这类企业越来越多。我认为这是一个成熟因素,中国的公司已经成长了起来。现在有很多大公司都是在80年代中期成立的,例如联想、华为,这些公司比阿里巴巴成立得还要早,现在已经发展为大型公司了。他们的市值在400亿—500亿美元左右。他们不需要合作伙伴,也不需要金融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经济实力雄厚,又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是个好兆头,因为这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而激烈的竞争对于这个行业的每家公司而言都很有利。

Matties:即使是在15年前的汽车行业,如果你买了一辆别克汽车,你就在人群中显得很特殊,但如今,别克车已经没什么特别之处了。

Carmichael:尽管如此,在所有汽车品牌中,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仍然是占有最多市场份额的汽车公司。他们在一开始就和上汽集团(SAIC)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并且在中国发展得风生水起。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电动汽车。你最近去过上海吗?

Matties:最近没有,但我去年去过上海。

Carmichael:我沿着高速路行使,就像往常的上海交通情况一样,我被堵在了路中间。然后我看到了一种很有趣的牌照,一部分是白色、一部分是蓝色,还有一部分是绿色。每种牌照都表示不同的车辆:黑色牌照表示这是外国人的车,蓝色牌照表示这是本地人的汽车,牌照上的前两个汉字和字母表示汽车归属地省份。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购买牌照的价格可能是汽车价格的一半。所以上海政府决定大力推行电动汽车,所以如果你购买了一辆电动汽车,你就可以上绿色的牌照,而且上这种牌照几乎不需要花钱。和蓝色牌照比,电动车牌照能够节省15万人民币。你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驾驶电动汽车。

Matties:他们的推行力度真的很大。

Carmichael: 是的。上这种牌照不需要等、也不需要摇号,而且价格便宜。所以人们很容易就做出决定了。我们公司有一些员工已经购买了这种牌照和电动汽车。

Matties:这种汽车有很多优点,从环保角度来看,对污染问题将会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对上海和北京而言。

Carmichael:我想,大多数城市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们看到周围有很多地方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所以现在在大多数城市,如果你准备买一辆汽车,你必须要证明你有停车的地方。如果你没有,你就无法购买汽车。

Matties:那么从工业环境角度来看呢?有没有相应政策推动这里的工厂变得更加环保?

Carmichael:这是当然的。事实上,我们去年可能谈论过这个话题,但今年才正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今天下午就要参加一个相关的指导委员会会议。IPC将以中国为起点开发一份CSR标准——1401,这是一个绿色技术标准。之所以开发这份标准是因为中国一些主流制造商在欧洲有很多业务,而欧洲最新规定是进入欧洲的产品必须欧盟CSR标准要求,不仅像华为和伟创力这样的大企业需要证明他们的制造流程是绿色环保、满足欧盟CSR标准的,就连他们的二级、三级供应商也必须满足CSR标准的要求。但是二、三级供应商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在中国专门成立了针对该要求的标准委员会,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研究出版了一本手册,我们会告诉这些供应商:“你们根据这份指南把这些表格填好、收集好这类信息,这样你就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符合欧盟CSR标准的。”所以说推动CSR标准开发的原因是中国公司要满足欧洲的要求,和美国毫无关系,但现在制定了全球统一的IPC标准,所以我们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Matties:我知道Alex Stepinski也参加了这次展会,他建立了一个零排放工厂。我们在这里的很多中国朋友都对零排放设备非常感兴趣。这类设备显然有很多优势。

Carmichael:是的,中国的五年计划是真正有资金支持的,所以当他们有了五年计划提纲的时候,他们会发表并且还会在网上提供英文版本。上面写着,“如果你计划让你的工厂实现零排放或配备绿色制造工艺,你可以申请政府资助。”这是中国五年计划最切实有效的一点,我们很多中国会员都参与到了其中,这种政策绝对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Matties: 你认为其他国家应该从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学习什么?

Carmichael:中国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政府和国家,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国家很好地展开合作、不需要一定转变成某种特定模式。如果你听说过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短语,这说明人们在试着把中国归类。但中国有自己的体系。他们已经证明了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式去运营整个国家,但同时又能融入到世界中。

所谓的正确方式就是顺应民意、按照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方式去管理国家,这对于北美地区而言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点。殖民时期人们认为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处理社会或者文化问题,但我们早就过了那个时期。如果你顺着这个思路想的话,你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我要如何从其他国家的管理方式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方式并把它应用到中国国内呢?”你不可能使用一模一样的体系来完成这件事。

这就是我会给人们的建议。而且我负责的这15个国家中有一个共同点——几乎每个人都希望经济环境和家庭生活有所改善、好机会有所增多,这一点是共通的。这是共同的主题,在中国也是如此。

Matties: 这又回到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我们在美国也有了新的国家政府,似乎中美两国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生机,在我看来,美国公司在中国经营业务变得更容易了。你有感觉到这种变化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Carmichael:我认为你是对的。几乎我认识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特朗普总统的外孙女会唱中文歌,这真的很令人惊讶。她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如果她有兴趣的话,每家中国公司都愿意请她去做他们的品牌形象大使,因为她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唱中文歌的视频在中国很流行。我认为特朗普的方法就是寻求互利共赢的方式帮助两国企业更好地发展业务。他本身就是商人,所以国家管理者可以用商人的视角来寻求商业问题的改变是一件好事。中国政府是很务实的。

我确实认为两国首脑把两国的双边关系当作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处理的话,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Matties:我们两国显然在不同层面上都有很多关联之处,所以看到两国的关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Carmichael:我也这样认为。我们拭目以待。

Matties:我们已经谈到了很多话题。你还有其他内容想要分享吗?

Carmichael:我知道你的这篇报道主要针对中国的这场展会,但我希望指出IPC在亚洲的其他区域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在日本吸引了更多潜在客户。日本企业一直遵循的一种模式是日本制造商将把他们的制造业从日本转移到中国或其他地区。他们的供应链也会随着他们转移,而且他们只认可日本的标准。有一些日本的大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会阻碍他们发展其他业务。他们发现中国制造公司的产品可以更容易将产品出售到北美和欧洲,因为他们遵循的是IPC标准,而这正是OEM所需要的。

所以我们现在有几家日本的大公司(例如Celestica、NSK)已经基本接受IPC方法了。他们之所以做出这种改变是因为意识到了如果他们只和日本制造商做生意,那么不论他们在哪里,他们的业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需要扩大他们的基础,这样才能变得更加有竞争力。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今年IPC在日本的会员数量增加了30%。

Matties:如果供应链出现了问题,那么是否会导致整个行业崩溃?

Carmichael: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日本也转移了大批制造业到越南。越南北部地区有一个全新的机场和全新的高速公路,这些都是日本基础设施投资出资建造的。

Matties:他们建造了很多基础设施。

Carmichael:他们已经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扩充目标市场,而这种方式就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之一。日本的行业人士现在谈论的是“好吧,我们喜欢日本的标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标准,我们会把这些标准应用到日本公司的产品上。但同时我们也会在其他不在日本出售的产品上使用IPC标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扩大业务范围。”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今年在越南和泰国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在这两个地区的业务增长了130%。我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Matties:恭喜你们!你们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仍然还会有很多乐趣吗?

Carmichael:是的,还会有很多乐趣。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组建了一支很优秀的团队,我知道John已经表扬过他们了,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在东南亚的团队以及在日本的搭档都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他们会跟我说,“哦,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展更多业务,这是我的计划...”这种惊喜简直太棒了。他们有时也会跟我说,“如果给我分配一个可以讲越南语的同事,并且是受过IPC培训的MIT,我就可以在越南开展另一个系列的培训。”听完之后我就会告诉他,“好的没问题,我会分配给你这样一位同事。”然后他们就真的着手去开展新的培训了。这就是让我享受整个过程的原因之一。

Matties:你们在不断发展,所以你们有资源可以进一步回馈给会员,这样一来你们就可以更迅速地提供这类机会。

Carmichael:是的。还有一点我想指出来,2012年,我们还是在芝加哥的一间办公室里管理这个地区的业务和财务情况,而且我们还不会讲当地的语言。

Matties:你们必须要亲自来到这里发展业务。

Carmichael:我们来到了这里办公,而且我们可以在当天就做出一些对成员有深刻影响的决定,不再受到时差的影响。

Matties: 真的太棒了,恭喜你,Phil!

Carmichael:很高兴见到你。

标签:
#协会  #亚洲 

  About

IConnect007.com是专注于印制电路板(PCB)、电子制造服务(EMS)和印刷电路板设计行业的实时在线杂志。服务于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多年,发布了超过100000篇新闻、专业文章,提供行业展会实时在线报道,是电子制造领域的行业资讯领导者